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58篇
水产渔业   23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改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净化效果,提高养殖密度和成活率,构建了间歇式双循环工厂化养殖系统。通过间歇运行生物膜反应器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充分降解含氮污染物;连续运行弧形筛及时去除固体颗粒物。考察了该系统的启动过程及石斑鱼高密度养殖效果。启动初期,将硝化型生物絮团与海绵填料混合培养,生物膜22 d即可挂膜成功。以30.03 kg/m~3为初始养殖密度开展石斑鱼养殖试验,经66 d养殖,石斑鱼平均质量从(273.00±12.22)增至(552.52±107.04) g,最终养殖密度达到60.78 kg/m~3,成活率为100%。养殖过程中,生物膜逐渐适应养殖环境,氨氮、亚硝酸盐氮去除率从13.33%、14.84%增至93.73%、93.50%。此外,在弧形筛进水槽增加曝气形成曝气式弧形筛,可进一步除去细小颗粒物,有效控制养殖水体浊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集约化对虾养殖中,饲料中添加昆虫蛋白0.25%、a5%与添加葡聚糖1%的对比试验,经126天养成,结果表明添加昆虫蛋白a25%组较理想,养殖对虾的每公顷产量、成活率比添加葡聚糖1%的两组,分别搞高152.5kg、115%,且在生长指标上昆虫蛋白0.25%试验组在肥满度、日增长率、日增重率分别比葡聚糖1%试验组提高4A%、67%、10.4%。说明昆虫蛋白均优于葡聚糖。  相似文献   
3.
月桂酸单甘油酯对花鲈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月桂酸单甘油酯(Glycerol monolaurate,GML)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脂质代谢的影响,文章通过基础饲料拌喂0 mg·kg-1(对照组)、1000 mg·kg-1(低剂量组)、2000 mg·kg-1(中剂量组)和4000 mg·kg-1(高剂量组)的GML,养殖均质量为(230±20)g的花鲈8周。结果显示:1)添加GML组的腹脂率均显著降低,肝体比第4周明显降低(P<0.05);2)低剂量和中剂量组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均低于高剂量组(P<0.05);3)中剂量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高于其他组(P<0.05);4)添加GML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浓度均有升高,而丙二醛浓度显著降低(P<0.05);5)添加GML组的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降低,且脂质沉积明显减少(P<0.05);脂蛋白脂酶活性均显著下降,中剂量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GML能够显著改善花鲈脂质代谢,该实验条件下,GML最适拌料量为2000 mg·kg-1。  相似文献   
4.
于2003-2005年的每年春季,在广东沿岸10个海湾,每个海湾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成体30只,测定其中六六六(BHCs)和滴滴涕(DDTs)的含量。结果显示,2003-2005年近江牡蛎体中DDTs平均含量是68.7ng/g(干重),为1991-1993年的5.54倍。样品中DDTs年平均含量在2003-2005年快速增加,但在1991-1993年前是缓慢减少。2003-2005年DDE/DDTs含量比为12.8%-39.1%,比12年前的45%-55%明显更低。2003-2005年牡蛎样品中BHCs平均含量是3.27ng/g(干重),仅相当于1991-1993年的16%。样品中BHCs年平均含量在2003-2005年持续降低,降速比1991-1993年缓慢。2003-2005年γ-BHC/BHCs平均含量比为19.6%,低于12年前的26%。样品中BHCs、DDTs区域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粤东沿岸、珠江口、粤西沿岸/粤东沿岸、粤西沿岸、珠江口,与12年前的区域分布格局相同。本研究采集的牡蛎样品中,BHCs、DDTs含量范围分别是未检出-1.21μg&#183;kg^-1和0.11-76.3μg&#183;kg^-1(湿重),均低于中国和欧美的最低残留限量(湿重)。  相似文献   
5.
万山群岛海域是我国传统渔场之一, 但目前对于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缺乏深入了解, 特别是岩礁性渔业资源数据非常缺乏。本研究于 2021 年春季在该海域开展了底拖网和三重刺网作业调查, 对渔业资源群落组成、优势种及数量分布、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调查共鉴定出渔业生物 220 种(三重刺网 187 种, 底拖网 52 种), 隶属于 15 目 72 科 137 属, 其中, 鱼类和甲壳类分别为 176 种和 38 种, 分别占总种类数的 80.0%和 17.3%; 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表明(IRI≥1000 为优势种), 三重刺网调查优势种为云斑海猪鱼(Halichoeres nigrescens)和黄斑蓝子鱼 (Siganus canaliculatus), 而底拖网调查优势种为竹筴鱼 (Trachurus japonicus)、短吻鲾 (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 三重刺网与底拖网作业渔获的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 2.50 和 1.35,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 5.85 和 2.52, Peilou 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 0.77 和 0.54; 渔业资源群落特征与水温和硅酸盐浓度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总体而言, 万山群岛三重刺网调查发现的渔业资源种类数和多样性要明显高于底拖网, 两种调查方式的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差异也较大, 万山群岛岩礁性渔业资源丰富, 但经济价值较高的岩礁性渔业资源量较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艾氏蛇鳗(Ophichthus evermanni)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 并对其结构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艾氏蛇鳗线粒体基因组全长 17759 bp, 包含了 13 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22 个转运 RNA 基因(tRNA)、2 个核糖体 RNA 基因(rRNA)、2 个控制区(D-loop)和 1 个轻链复制起始区(OL)。线粒体 DNA 全序列的碱基组成分别为 A (31.27%)、G (16.19%)、C (26.22%)和 T (26.32%), 其中 A+T 含量(57.59%)大于 G+C 含量 (42.41%), 呈现出明显的 A+T 偏好性。与大多数硬骨鱼类不同, 艾氏蛇鳗线粒体基因组中发生了基因重排现象, ND6 基因和 tRNA-Glu 移到了 tRNA-Thr 和 tRNA-Pro 之间, 且 ND6 基因上游还存在另一个高度同源的 D-loop 区。 tRNA-Gln (Q)、tRNA-Ala (A)、tRNA-Asn (N)、tRNA-Cys (C)、tRNA-Tyr (Y)、tRNA-SerUCA (S1)、tRNA-Glu (E)、 tRNA-Pro (P)和 ND6 9 个基因位于 L 链, 其余基因均位于 H 链。除 tRNA-Ser (AGC)外, 其余 21 个 tRNA 均为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分别采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 基于 12 个蛋白编码基因(ND6 除外)构建了蛇鳗科鱼类系统发育关系树。结果显示艾氏蛇鳗与短尾蛇鳗(O. brevicaudatus)和食蟹豆齿蛇鳗(Pisodonophis cancrivorus)的亲缘关系较近, 蛇鳗属是蛇鳗科鱼类中分化较晚的一个类群。研究结果丰富了蛇鳗科鱼类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库, 也为该类群鱼类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饲料蛋白水平对F2代(针对饲料蛋白水平选育)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设 计7 个饲料蛋白质水平组(34%、36%、38%、40%、42%、44%、46%),对选育F2代斑节对虾幼虾(2.84依0.04 g)进行48 d 养殖。结果表明,F2代斑节对虾幼虾在38%饲料蛋白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最高,且饵料系数最低;在34%饲 料蛋白组蛋白质效率最高,与36%、38%饲料蛋白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40%及以上的各饲料蛋白水平组;成活 率表现为低蛋白组(34%~42%)显著高于高蛋白组(44%、46%)。斑节对虾常规营养成分受饲料蛋白水平影响,全虾粗 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现出上升趋势,但肌肉中各组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全虾粗脂肪含量随着 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胃蛋白酶表现为34%饲料蛋白组最高,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升高而呈现出先上 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与肝脏蛋白酶的含量显示为波动互补的趋势;胃中淀粉酶的含量均高于肝脏,但胃淀粉酶 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胃和肝脏脂肪酶随着蛋白含量的升高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综合生长数据、常规营养成分 和消化酶活力等指标得出,38%饲料蛋白水平较为适宜选育F2代斑节对虾幼虾生长,针对低蛋白水平饲料的选育是 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增殖放流是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恢复措施,目前该项技术在世界各国大量开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是 放流工作体系的核心环节之一,根据评估结果,可以不断改进放流技术,使放流效果不断改善。从增殖效果、生态效 果、社会效果3 个方面对国内外海洋渔业生物放流效果评估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论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 究趋势进行展望,可以为放流效果评估工作的高效开展、放流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由网箱养殖区、贝类底播区、海藻养殖区和人工鱼礁区等4个不同的功能区构成.为了了解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海水的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根据海洋牧场2011-2012年春、夏、秋、冬4个航次海水营养盐的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功能区海水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N/P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不同功能区的海水营养状况及其营养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海洋牧场海域的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全年呈现自西北部柘林湾向东南海域递减、近岸向离岸递减的变化趋势.(2)NO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NO3-N/DIN的最大值出现在柘林湾内的网箱养殖区,且网箱养殖区DIN和PO4-p的年均值均远高于其他功能区,分别为0.726 mg/L和0.036 mg/L.(3)根据营养等级评价的结果,网箱养殖区和贝类底底播区全年平均处于磷中等限制的潜在性富营养状态,海藻养殖区全年平均处于磷限制的中度营养状态,人工鱼礁区全年平均处于良好的中度营养状态.因此,可以推断海洋牧场的建设对海洋环境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池塘养殖系统中磷的收支情况及解磷微生物的数量,并对自然环境中解磷微生物的数量及其分 布、适应范围和解磷效果进行了综述,由此探讨了解磷微生物在养殖池塘中应用的可行性。针对目前的养殖实际,结 合解磷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环境中应用的初步研究成果,对其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外源施加高效解磷微生物,可促 进养殖池塘的磷循环,提高磷的利用率,解磷微生物在养殖池塘中应用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